网站首页>业内新闻>动漫前线
中国动漫产业复活之路
来源:环球时报   2013-05-13 18:56:37

  动漫不能只讲产业,不能只在产业上做文章,教育才是其重中之重,在振兴动漫、发展动漫的规划和举措里,需要非经济、非利润、非产业的思索,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去探讨动漫的未来。这一点或许更值得思考

  ■《环球财经》资深编辑 刘艳涛

  3月6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宣布,包含影院动画片《孙悟空之火焰山》、影院动画片《黑猫警长2》、真人版电影《葫芦兄弟》等在内的10部动画片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其继2010年推出“经典动画复活计划”后的再次行动。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意味着中国动漫的复活战。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的朝阳产业,中国动漫产业在过去几年里进入一条“超速车道”。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动画公司已超过10000家;动画基地广建,至少有20个城市开拓了自己的动画产业基地;原创动画产量一年已超过16万分钟⋯⋯在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国家能有这样强劲的提升势头。

  据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435部,261224分钟,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2012年也延续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95部222938分钟。全国共有24个省份以及中直有关单位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但是投入大、公司多、产量连年攀升并未获得市场、俘获人心。中国的动漫产业却依然存在繁而不盛、产量多精品少的现象。

  原因何在?“其实中国动漫目前还只是一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动漫产业。只是在起步,在摸索,在朝着这个方向走。”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扬告诉《环球财经》记者,目前中国动漫还处于零散状态,动漫制作公司虽然很多但都是散兵游勇,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早前的中国动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动漫的“加工工厂”,做代工虽然挣到了快钱,但丧失了话语权,走出国门步履维艰。“不做帮工做原创”是中国动漫的梦想。但中国动漫人究竟如何应对未来需要,我们今天的动漫发展究竟“卡”在哪里,如何才能走出一条“通”路?

  从荣光到没落

  说到中国的动漫,不得不提到中国的动画。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动画是“风光无限”的。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大闹天宫》曾经震惊国际动画界。英国《电影与摄制》杂志称他是“最活泼、优美生动,叙述方法简洁、流畅,具有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上海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据说,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日本漫画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他后来到中国访问,专门画了阿童木和孙悟空相聚的漫画。

  建国之后,一大批动画人才云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包括中国动画电影的创始人万氏兄弟、美术家靳夕、儿童文学家金近、著名动画片导演特伟、钱家骏、唐澄等等,无论从影片数量,还是影响范围,或者影片的艺术成就,应该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中国动画史上留下了精彩的篇章。创作于这一时期的《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45部动画作品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先后73次获奖。这就是被国际评论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

  但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随着1995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市场化经营后,由于成本原因而不再生产水墨动画,中国动画出现分流和停滞。“题材限制,思想老化以及大量中国动画人才的流失都让中国动漫行业步履维艰,倒退数十年。”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告诉记者,中国动画没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80年代后,电视机开始普及,此时的中国动画仍是以影院动画为主,影院动画制作周期长,片长较长,无法满足电视的播放方式,这直接导致了动画片的市场有所减少。而在同一时期,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到全盛时期,美国日本等强国的动画作品在这一时期引入了我国。这些动画片的题材以及故事结构都让看惯了神话传说的中国观众耳目一新,中国动画自然被抛弃,渐渐地失去了市场。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动漫高端人才的大量流失和动画从业者还是站在艺术水平很高的台面上制作动画,而没有适应市场的变化,没有扩大动画内涵,没有扩大动画的市场对象也是重要的因素。随着国门的打开,美日动漫渗入,中国动漫人才没有对中国动画进行进一步的改造,而是一味地学习和模仿美日现今的动漫创作理念,最终导致了“中国学派”动画的消失。

  喜痛交织

  2006年,随着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动漫产业复兴的大幕重新拉开。特别是2009年两会期间,发展动漫产业首次进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动漫产业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兴奋剂。

  时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0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在5~10年内使中国动漫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在政策上也对国产动画片做出了保护的态度。尤其是9月1日起央视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所有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年频道以后在每天黄金时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同时,将各电视台原来国产动画片与国外动画片播出6∶4的比例提升到7∶3。

  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倾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发展动漫的最好机遇。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将动漫作为新兴的产业大力扶持。而当年全国动画制作机构从120多家猛增至5400多家,国家广电总局共收到全国91家动画制作单位报送的申请立项剧目共245部、15605集,长度为211071分钟。

  也在这一年,动画片出了一些新作。2月5日,湖北省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从2月9日开始,每晚18:05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献出了《西岳奇童》。该片自7月1日起在上海公映,首日票房20万元,两天冲破40万元,上座率超过八成,临时加洗拷贝⋯⋯公映短短一周,上海联和院线票房已突破100万元。

  但正如硬币的两面,伴随着动漫产业风声水起的同时,受日本和美国冲击的中国动漫产业并没有完全意义的复兴。

  “其实这在政策上的保护是欠妥的,因为补贴的方法不是激励。现在的补贴对支持动漫产业,拓展弘扬动漫产业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李扬说。这一说法也得到验证,2011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621.72亿元,而同年的GDP总量为471564亿元人民币,动漫产业仅为GDP贡献了微不足道的0.013%。这与日本平均6%、最高超过16%的数据相比,暗淡许多。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中国动漫目前的尴尬?说法各异,不一而足。

  “限制中国动漫发展的有三大瓶颈:一是动漫既然是产业,就应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链被行政部门用行政手段人为的分割了,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是,从监管层面讲,中国目前这么大的动漫市场,但是缺乏监管机制。第三,在于人们的理念,现在动漫被当成了一个生意在做。”李扬告诉如此向《环球财经》表述。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刘玉珠也指出:“尽管近两年国内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院系有近百个,在校人数近万人,但还是供不应求。当前我国动漫界缺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以及营销人才。这也是国内很多动漫产品无法吸引观众的根本原因”。他认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先天不足也显而易见,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有待形成,创意和营销人才严重不足。

  “我们可能是超过95%以上的动画片受众都是低龄的,这是我们目前可能国产动画需要创作者们、行业主管冷静审视的问题。”孙立军告诉《环球财经》,由于人们还停留在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点上,我国动漫作品受众局限性很强。

  “这其实是因为时代不同了,我们的国情也不一样了。那时候,中国没有市场化,动画也没有产业的概念,我们会不计报酬,集合全中国最优秀的动画师、造型师、编剧等等人才来做精品动画。”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邓丽丽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市场化给中国动漫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除此之外,更多的业内人士把中国动漫的掣肘归结为缺乏原创的动力和播控平台仍然处于半市场化的状态上。

  “动漫企业首先要先活下来,而活下来的方法就是:继续代工。这就是中国动漫缺乏原创的原因。另一方面,即使考虑中国元素,大多数中国动漫品牌也还是停留在对传统文化里角色的挖掘上,具有创新性的形象品牌甚少。即使是经典的形象也无法推陈出新,几十年不变而让人失望。”雨桥动漫公司创始人乔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如此表述。

  “以电视动画片为例,正常制作成本在1万元/分钟左右,但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收入仅为200元/分钟,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上2万元/分钟的普遍收购价格。”乔彧说,即便企业能从地方政府争取到补贴,也很难改变动漫企业的现状。因此,不少动漫企业为求生存,只好粗制滥造来降低成本、拉长分钟数来换取政策补贴。

  复活进行时

  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最为活跃和所占比重很大的动漫产业不能因噎废食,该如何转变思维继往开来?中国动漫产业的崛起路径又该如何?成为各界讨论的话题。

  “动漫首先是一种艺术,他是看得见的;但动漫的魅力在于他不仅是艺术,通过开发出玩具等许多衍生产品,演化出动漫商品,又是摸得着的;动漫衍生品包含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方方面面,和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我们还要追求用得上,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孙立军认为。

  “今后要吸取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把动画片制作和衍生产品、网络游戏、会展、动漫乐园等都联系起来,做成完整的产业链。除此之外,动漫产业管理协会要尽快成立,对这个行业加以资源整合,使小、散、弱的现象尽早改观。”李扬在2013年两会上如此表述。

  《功夫熊猫》导演约翰·斯蒂文森曾说,高产不一定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高速路,绕开“从创意到财富”的产业规律,大量“短平快”作品只能降低行业的整体水平。对此,在业界也有共识。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中国动漫企业仍需在对外交流中学习国外动漫输出强国“讲故事”的方式,把中国文化富矿开发出来,坚持内容为王,增强作品的实力。

  不过也有动漫公司反行其道。从单一的动漫制作向产业链上下游市场转型。“如果仅靠原创动画片运营来维持公司的生存并不现实。动画片需要投入巨资来制作,但后期只能通过电视台这个仅有的平台播出,企业所赚取的播出费十分可怜。虽然,通过动画衍生品也能有些收入,但如果动画片影响力不够,衍生品又怎么能赚到钱呢?”青岛漫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欣道出了动画企业发展的现状。

  据报道,日前,青岛漫视传媒有限公司成功牵手服装企业,为其量身提供儿童服装系列的整体卡通动漫设计,并计划于下个月正式签约。而从去年开始,漫视开始向裸眼3D电视项目进军。今年,漫视在完善其裸眼3D技术手,进一步“牵手”电视生产厂商展开实质性合作。

  无庸置疑的是,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战略优先扶持的行业,目前已经牵扯了从政府到业界甚至资本的介入。但有观点认为,动漫不能只讲产业,不能只在产业上做文章,教育才是其重中之重,应该将动漫视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来看待,从塑造国家未来的角度去考虑。在振兴动漫、发展动漫的规划和举措里,需要非经济、非利润、非产业的思索,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去探讨动漫的未来。这一点或许更值得思考。

上一条:“母女演进史”漫画让网友泪崩     下一条:动漫产业 洗牌进行中